和巩栗斋丰翠蛟亭

众峰抱苍龙,蟠屈翠蛟水。放之两崖閒,奔汹不得止。

涛澜生席上,雷雹转石底。恍疑天柱摇,将拔阴洞起。

苏公雄气压,诗骨得山髓。指麾驱鲲鲸,赫奕动箕尾。

纷纷下土人,蚁垤自封侈。骤观目睛眩,笔坠汗流泚。

坐令空谷啸,声彻霄汉里。君来松根吟,仙者相去咫。

老蛟破锁出,馀怒犹未已。决开涧千丈,散作雾五里。

今年溪湖乾,草树生意靡。寸泉落山苗,灵药起垂死。

遗吾云子饭,报汝青玉几。野人寻泉窦,筒坏方复理。

泓然山巅池,冬夏常若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充满了动态美和神话色彩。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让自然景观活了起来。

开篇描写群山环抱如苍龙盘踞,翠绿的蛟龙(指溪流)被束缚在两山之间,水流奔腾无法停歇。浪花仿佛能溅到座位上,水声如雷在石底滚动,让人感觉天柱山都要被摇动,连阴暗的洞穴都要被掀开。

接着用神话典故赞美苏轼(苏公)的诗才,说他的气势能驱使巨鲸,光芒能惊动星辰。相比之下,普通人就像蚂蚁窝边的小土堆般渺小。看着这样的景象会让人目眩神迷,连笔都拿不稳。

后半段写友人(君)来到松树下吟诗,距离仙人只有咫尺之遥。被锁住的老蛟冲破束缚,余怒未消,冲开山涧形成千丈瀑布,水雾弥漫五里。今年溪湖干涸,草木枯萎,但一滴山泉就能救活垂死的灵药。

最后以生活化的场景收尾:诗人收到用云母做的饭,回赠青玉茶几;村民寻找泉眼,修理损坏的水管;山顶的池水则无论冬夏都保持清澈。全诗在神话想象与现实生活间自如切换,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