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朴实却充满画面感。
首句"高嵋山下是侬家"直接点明家乡位置,用"侬家"这个亲切的口语词,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岁岁年年斗物华"用拟人手法,说花草树木每年都在比美,暗示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景物表达思念:老柏树仿佛还记得我,桃花静静开放不说话。这里用老柏的"有情"对比桃花的"无语",一静一动间透露出物是人非的惆怅。"南国红豆"和"西风碧纱"两个典故的化用也很巧妙,前者代表相思,后者让人联想到夏日纱窗的清凉,都是记忆中鲜明的家乡片段。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最难忘的是家乡三岔路口的待等亭。这个具体地点成为全诗情感凝聚点,让抽象的乡愁变得可触可感。"路三叉"这个细节特别生动,既是真实的路口,也暗示人生道路的选择,让人联想到离乡时在此徘徊的场景。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和老朋友聊天般娓娓道来,但每个意象都经过精心选择。老柏、桃花、红豆、纱窗、路口,这些寻常事物在作者笔下都承载着深厚情感,让读者能清晰想象出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故乡。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