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性灵迂僻学术空虚幸逢好古之君获在藏书之府惟无功而禄重招髦彦之讥而多病所萦实喜优闲之任居常事简得以狂吟因成恶诗十章以蓬阁多馀暇冠其篇而为之目亦乐天何处难忘酒之类也尘黩英鉴幸赐一览下情不任兢灼之至 其一

蓬阁多馀暇,年来又一年。
所临虽少事,非据亦坊贤。
品藻殊无取,文章粗有缘。
圣君应念此,不使掌东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学者在藏书丰富的官署中悠闲度日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担忧和对朝廷的期望。

首句“蓬阁多馀暇,年来又一年”,直接点明了诗人在官署中有很多空闲时间,一年又一年就这样过去了。这里的“蓬阁”指的是藏书的地方,暗示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学术氛围浓厚的地方。

接下来的“所临虽少事,非据亦坊贤”,诗人说自己虽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但也不想占据一个本该由贤能之人担任的职位。这表现出诗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安,认为自己并没有为朝廷做出应有的贡献。

“品藻殊无取,文章粗有缘”,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在品评他人和撰写文章方面并没有多少可取之处,只是略微有些缘分。这体现了诗人的自谦和对自身能力的反思。

最后两句“圣君应念此,不使掌东铨”,诗人希望圣明的君主能够考虑到这一点,不要让他继续担任重要的职务。“东铨”指的是选拔官员的职位,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不想再占据这个职位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自谦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在官署中的悠闲生活和对自身能力的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期望和对自己职位的担忧。诗人希望君主能够理解他的处境,不让他继续担任不适合的职务。

李至

(947—1001)宋真定人,字言几。七岁而孤,为内臣李知审养子。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历通判鄂州,擢著作郎、直史馆,累迁右补阙、知制诰。八年,拜参知政事。雍熙初,谏太宗亲征范阳,以目疾求解机政。命兼秘书监,总秘阁藏书。淳化五年,兼判国子监,总领校雠、刊刻七经疏。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主张弃灵州,安抚西夏。后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徙知河南府。与李昉以诗相酬,有《二李唱和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