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开头两句“东关寒水深,游子别家心”直接点出了游子远离家乡,面对寒冷的河水,心中满是离别之痛。河水深寒,象征着他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接下来的“棹急波鸣枕,篷疏月在衾”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游子在船上的情景。船桨划动得很快,波浪声仿佛在耳边响起,船篷稀疏,月光透过缝隙洒在被子上。这些细节不仅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游子内心的不安和思念。
“半生多道路,何日定山林”是游子对自己漂泊生涯的感慨。他半生都在路上奔波,不知何时才能找到一个安定的归宿。山林象征着宁静和安稳,而他却始终无法停下脚步,内心充满了对稳定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隔岸闻渔唱,离骚不敢吟”则通过对比,进一步强化了游子的孤独感。他听到对岸渔民的歌声,感受到他们的自在和快乐,而自己却因为离乡背井,连《离骚》这样的悲愤诗篇都不敢吟唱,生怕触动内心的伤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无奈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游子的内心世界。
赵汝绩
赵汝绩,字庶可,号山台,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寓会稽。太宗八世孙(《宋史·宗室世系》一九)。与戴复古多唱和(《石屏诗集》卷二《题赵庶可山台》)。有《山台吟稿》,已佚。《江湖后集》辑其诗为一卷。赵汝绩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