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
础润雨欲作,好风每相先。
萧萧清入帘,令我心洒然。
闭门倦永夏,枕书日昏眠。
快此风雨馀,端如濯飞泉。
盆山有佳趣,草木更幽妍。
井华养文石,香篆横云烟。
俯仰方丈间,胜事亦可怜。
永怀触热子,我劳良独贤(宋吕祖谦《宋文鉴》卷二○)。
萧萧清入帘,令我心洒然。
闭门倦永夏,枕书日昏眠。
快此风雨馀,端如濯飞泉。
盆山有佳趣,草木更幽妍。
井华养文石,香篆横云烟。
俯仰方丈间,胜事亦可怜。
永怀触热子,我劳良独贤(宋吕祖谦《宋文鉴》卷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雨后清凉惬意的场景,展现了文人雅士闲适自得的生活情趣。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雨前闷热(前四句): 诗人通过"础润"(柱子底部返潮)这个生活细节,暗示大雨将至。此时一阵凉风抢先吹来,带着雨意的清风穿过帘子,让人顿觉神清气爽。这里用"洒然"二字生动表现了闷热被打破的畅快感。
2. 雨后闲适(中间八句): 描写闭门避暑的文人生活。夏日漫长令人困倦,诗人枕着书卷昏昏欲睡。一场及时雨就像飞泉沐浴般令人舒畅。庭院里的盆景山石别有趣味,雨后的草木显得更加青翠动人。用井水养着的文石(观赏石),点燃的熏香升起袅袅烟缕,在方寸之地的书房里,这些小事都充满雅致。
3. 结尾对比(最后两句): 诗人联想到那些还在烈日下奔波的"触热子"(为生计奔波的人),通过对比凸显自己能够享受这份清凉闲适的幸运。这里的"良独贤"并非自夸,而是带着几分惭愧的感慨。
全诗亮点在于: - 善用生活细节(础润、香篆、文石)营造意境 - 对比手法突出闲适之乐 - 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雕琢 - 展现了宋代文人"小中见大"的审美情趣,能在平凡事物中发现诗意
这种对日常生活细腻入微的观察和享受,正是中国传统文人诗的独特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