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文人雅集的欢乐场景,展现了宋代士大夫的生活情趣。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赴宴解忧的快乐
开篇直接说"坐车进城消解愁容",点明聚会的目的。诗人把参加宴会比作"加入一群贤人的饭局",用"俎豆"(古代餐具)代指宴饮,显得既雅致又生活化。
2. 郊游唱诗的雅趣
中间四句生动记录了聚会细节:先写众人结伴郊游的随性,再写即兴作诗时互相唱和的场景。特别用两位历史名人(杜牧、韦应物)的典故,把眼前聚会比作古代文坛佳话,凸显风雅。
3. 畅饮忘暑的尽兴
最后两句最有趣:诗人说比起去天台山(赤城)避暑,不如在东湖痛快喝酒。用"碧筒杯"(荷叶做的酒杯)这个意象,既点明夏季时令,又带着几分文人特有的俏皮,把酣醉之态写得清新脱俗。
全诗妙在把文人聚会写得既有书卷气又不死板。通过"解愁颜""尽醉"这些直白的表达,配合历史典故的巧妙化用,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当时的热闹气氛,又能体会到宋代文人那种将日常娱乐转化为艺术情趣的特殊能力。
谢伋
蔡州上蔡人,字景思,号药寮居士。谢良佐从孙。官至太常少卿。高宗绍兴初侍父寓居黄岩。有《药寮丛稿》、《四六谈麈》。蔡州上蔡人,字景思,号药寮居士。谢良佐从孙。官至太常少卿。高宗绍兴初侍父寓居黄岩。有《药寮丛稿》、《四六谈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