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枝

伤见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春天折柳枝送别的场景,通过简单的动作传递出深刻的离愁与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的前两句写路边杨柳逢春新绿,但行人却不断折下枝条送别。这里用"一重折尽一重新"的循环,暗示离别年年发生,就像柳枝折了又长一样永无止境。

后两句点出更深的悲哀:今年还在老地方折柳,但送别的已经不是去年那个人了。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特别打动人心——同样的柳树、同样的地点,却换了离别的对象,暗示生命中有些人一旦分别就再难重逢。

全诗妙在用折柳这个简单动作,把三种时间维度(柳树的新旧、离别的重复、人事的更替)自然融合,让读者感受到:自然可以循环再生,但人世间的离别却往往一去不返。这种对生命无常的细腻观察,正是古诗最打动现代人的地方。

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