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苍玉洞
峭嵘乱石满陵冈,颜色苍润如琳琅。
神恻鬼□□□惨,牛眠虎跳深伏藏。
太清灵壁不足数,涪水□麦熟可方。
剥苔剔藓验古刻,诸贤□□腾光茫。
如此至宝岂易得,宜檄山灵护□□。
□□□□□□□,却恐六丁下取将。
神恻鬼□□□惨,牛眠虎跳深伏藏。
太清灵壁不足数,涪水□麦熟可方。
剥苔剔藓验古刻,诸贤□□腾光茫。
如此至宝岂易得,宜檄山灵护□□。
□□□□□□□,却恐六丁下取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名为"苍玉洞"的奇异景观,用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洞中怪石的神奇魅力。
开头两句直接描写洞中景象:嶙峋的怪石杂乱地布满山冈,石头的颜色青黑润泽,就像精美的玉石。这里用"琳琅"(美玉)来形容石头,暗示它们的珍贵。
接下来四句用神话色彩渲染神秘氛围:这些石头形状诡异,有的像悲伤的神灵,有的像躲藏的老虎,比著名的"太清灵壁"石和"涪水麦熟"石还要奇特。诗人通过"神恻鬼□"、"牛眠虎跳"这样形象的比喻,让读者仿佛看到各种栩栩如生的石头造型。
随后两句写探寻古迹:诗人小心地剥开石上的苔藓,发现古代名士的题刻依然闪耀着光芒。这说明此处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文人雅士钟爱之地。
最后四句表达珍惜之情:诗人感叹这样的珍宝实在难得,应该命令山神好好保护,但又担心天神会来取走。这里用"六丁"(道教中的神将)的典故,既增添了神话色彩,又突出了奇石的珍贵。
全诗最精彩的是对各种奇石的拟人化描写,把静态的石头写得活灵活现。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把普通的石头变成了有故事、有情感的神奇存在,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
钱元忠
钱元忠,字子才。理宗宝庆三年(一二二七)曾游汀州苍玉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