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邑大夫登西岘峰
晴暾发轻暑,惠风荡敏林。
驱车青郊路,举趾西山岑。
随流玩回转,就阴便清深。
子规续哀响,食庚流好音。
侧径既窈窕,层岩亦岖嵌。
石泉清潄琼瑶,松风璆琳,
云间涉虚旷,恍若韶沪临。
水乐名其亭,上有坡仙吟。
泉甘沦新茗,芹香侑清斟。
攀跻岂不劳,景胜忘所任。
夕阳忽在山,清兴浩难禁。
山灵应有约,何时重来寻。
驱车青郊路,举趾西山岑。
随流玩回转,就阴便清深。
子规续哀响,食庚流好音。
侧径既窈窕,层岩亦岖嵌。
石泉清潄琼瑶,松风璆琳,
云间涉虚旷,恍若韶沪临。
水乐名其亭,上有坡仙吟。
泉甘沦新茗,芹香侑清斟。
攀跻岂不劳,景胜忘所任。
夕阳忽在山,清兴浩难禁。
山灵应有约,何时重来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春日登山游玩的愉悦体验,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文人雅趣。
开篇用"晴暾"(明亮的阳光)和"惠风"(和煦的风)营造出舒适宜人的春日氛围。诗人乘车来到郊外,沿着山路漫步,享受树荫的清凉。耳边传来子规鸟(杜鹃)的啼叫和其他鸟儿的悦耳鸣唱,构成自然的交响乐。
登山途中,诗人注意到蜿蜒的小径和层叠的岩石。清澈的泉水像在洗涤美玉,松林间的风声宛如环佩叮当。站在高处,云雾缭绕中仿佛置身仙境。这里提到"水乐亭"和"坡仙"(可能指苏轼),为景色增添了人文气息。
诗人和同伴们品尝着用甘泉泡的新茶,就着野菜的清香饮酒。虽然爬山很累,但美景让人忘却疲惫。当夕阳染红山峦时,诗人的兴致达到高潮。最后他表达了对山水的眷恋,期待再次来访。
全诗通过视觉(阳光、山径、岩石)、听觉(鸟鸣、风声)、味觉(清茶、野菜)等多重感官体验,生动展现了春日山林的魅力。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既写实又富有想象力,传递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许中应
许中应,字成甫,东阳(今属浙江)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知定城县。事见清道光《东阳县志》卷一六。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