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丹景山

群峰争蔽空,一山天外立。
苍翠割鸿蒙,阴阳判朝夕。
盘空鸟道悬,壁立人面逼。
回环旋螺纹,崎岖越鸡帻。
头触前人尻,足抵后人额。
宛转及层巅,兰若露林隙。
我自后院游,缒幽探古迹。
老干耸崖端,根迸石壁裂。
遥望锦官城,迷离烟雾隔。
仰盼云霄间,帝座通呼吸。
引手排天阊,星斗近可摘。
怀古意茫茫,感慨盈胸臆。
倚栏自低回,西风吹瑟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攀登丹景山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语言生动,画面感极强。

开头四句用夸张手法写山势:群山争着遮挡天空,唯独这座山像天外飞来,将天地一分为二,连早晚的光影都截然不同。这种写法让读者立刻感受到山的高耸和独特。

中间部分详细描写登山过程:山路像悬空的鸟道,陡峭得几乎贴着脸;山路螺旋上升,像螺纹一样曲折;人们爬山路时前人的屁股碰到后人脑袋,夸张地写出山路的拥挤和险峻。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亲历其境。

登上山顶后,景色豁然开朗:寺庙在树林间若隐若现,老树从石缝中顽强生长。远眺成都城被烟雾笼罩,抬头仿佛能摸到星星。这些描写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层次分明。

最后四句抒发感慨:怀古的愁绪涌上心头,靠着栏杆任西风吹拂。这个结尾含蓄深沉,登山时的兴奋转为对历史的沉思,西风的凉意更添几分苍茫。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登山过程写得惊心动魄,又通过空间变化展现壮阔视野,最后自然过渡到人生感悟。比喻新奇(如"头触前人尻"),夸张恰到好处(如"星斗近可摘"),让普通读者也能直观感受到山势的险峻和登顶的震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