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歌送从叔穰塍先生之粤东幕

折柳复折柳,柳冻不成条。
堠亭风雪断行迹,何来一骑随盘雕。
前年蜀冈今海徼,有家如寓还空侨。
到门空博儿女笑,悭囊不救长啼号。
袖中漫灭贵人刺,嫁衣辛苦酬知交。
校勘曾从流内选,选人持牒腾呵嘲。
摇头耸肩服诗械,之才岂合供佥曹。
佥曹未得求幕僚,庑下匆匆重打包。
我闻罗浮之山足仙种,麻姑五色裾飘飖。
又闻合江之门富嘉树,玉奴雪肌开绛绡。
先生压装鲜长物,壮游万里收吟瓢。
赵尉丛台已砂砾,虞卿别苑仍蓬蒿。
韩公苏公不可作,残碑剩碣留爬搔。
依人自古无特操,履綦喜伴仙人乔(时与定安王丽三明府偕行。)。
惠州饱饭洵可乐,蜑船试采珠娘谣。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穰塍的叔叔要去广东当幕僚(类似今天的秘书或顾问),诗人折柳送别时写的感慨。全诗用通俗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1. 送别场景(开头四句)
诗人折柳送行(古人折柳代表离别),但天寒柳枝都冻僵了,风雪中只见叔叔骑马远去的背影。这里用"柳冻不成条"暗示离别艰难,连柳枝都显得无情。

2. 叔叔的坎坷人生(中间十二句)
- 他漂泊半生(从四川到海边),家像临时旅馆一样空荡。
- 回家时孩子虽然开心,但他囊中羞涩,连孩子的哭声都安抚不了。
- 他带着大人物的推荐信("贵人刺")却字迹模糊,像给别人做嫁衣一样辛苦帮人办事。
- 当过小官却被嘲笑,摇头耸肩像个被诗歌束缚的囚徒,根本不适合官场。
- 当官不成只能去当幕僚,匆匆打包行李再出发。

3. 对叔叔的安慰与祝福(后十四句)
诗人转换语气,用广东的美景鼓励叔叔:
- 罗浮山有仙女(麻姑),珠江边有美丽花果("玉奴"可能指荔枝)。
- 虽然行李简单("鲜长物"),但可以一路写诗记录见闻("吟瓢"指诗囊)。
- 历史上赵武灵王、虞卿的豪华建筑都荒芜了,韩愈、苏轼的碑文也只剩残片,暗示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
- 最后说跟着好领导("仙人乔"指同行的王明府)去惠州,能吃饱饭就是福气,还能听听船上渔女的歌谣。

诗的精髓:
表面是送别,实则揭示古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怀才不遇、养家糊口的压力。但诗人用"万里收吟瓢""蜑船采谣"等意象,把艰辛的幕僚生活写得充满诗意,体现中国人"苦中作乐"的豁达。最后两句尤其温暖:虽然给人打工不自由("无特操"),但能吃饱饭、听听民歌,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