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景象和人们喜迎丰收的欢乐心情,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乐观精神。
前四句用细腻的笔触描写立春景象:春风吹进窗帘,像丝线一样轻柔;桃花新绽,带来新鲜视觉享受。早晨看细雨密密飘落,傍晚又化作纤细雨丝连绵不断。这里用"线""丝"等比喻,把春雨写得柔软轻盈,充满春天的温柔感。
后四句转向描写人们的生活:农民们高兴地看着粮仓里剩余的粮食,水乡的人们也因鱼盐丰收而满足。最后两句特别提到当地官员即将离任("令尹受代"),但百姓依然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奏乐唱歌庆祝。这里透露出官民和谐的画面,即使官员要调任,百姓依然保持欢乐,说明真正的幸福来自于生活的富足。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把自然节气的变化和人间烟火气完美结合,既写出立春时特有的细腻雨景,又通过粮仓、鱼盐、弦歌等生活细节,展现出一幅其乐融融的民间画卷。诗人没有刻意说教,但通过这些生动画面,自然传递出"丰衣足食就是福"的朴素道理。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