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① 梅花(二九年一二月一日)

月明林静。
恰浮动暗香,梅弄清影。
江北江南,春晓嫩寒,正好一枝投赠。
自从唤醒罗浮梦,嘈翠羽、淡妆冰莹。
黄昏后,小蕊疏干,竹外斜枝更胜。
诗成恰宜天雪,想寒映草堂,花放庾岭。
古意高风,竹屋疏离,观赏尤添情兴。
百花头上开偏早,凝玉骨、那嫌冰冷。
最爱是,风雪孤山,处士伴侬和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月下梅花的清雅画卷,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高洁情怀。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画面之美 开篇就像电影镜头:明月照着寂静的树林,梅花的幽香在夜色中浮动。江南江北的早春时节,带着微微寒意,正是折梅相赠的好时候。这里用"嫩寒"形容初春的凉意,既准确又充满新鲜感。

2. 典故之趣 "罗浮梦"用了古代传说:有人梦见梅花化作美人,醒来发现自己在梅花树下。词人用这个典故,把梅花比作淡妆美人,连鸟儿的鸣叫(嘈翠羽)都成了她的装饰。后文提到"孤山处士",指的是爱梅成痴的林逋,他隐居西湖种梅养鹤,被称为"梅妻鹤子"。

3. 精神之傲 词人特别赞美梅花"百花头上开偏早"的勇气,在寒冷中绽放的玉骨冰姿。最动人的是结尾处:风雪中的孤山梅花,与隐士林逋相伴,这种清高孤傲的形象,其实是词人自己理想人格的写照。

全词就像一组梅花主题的明信片:月下梅影、雪中寒梅、隐士赏梅...通过不同场景的切换,既展现了梅花的自然美,又赋予它高洁的精神象征。最妙的是把历史典故自然融入画面,让简单的赏梅活动有了文化厚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