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苏侍郎平村暮归

中台多暇独仪曹,退食归来路不遥。
扶老未须苍玉杖,行春聊过赤阑桥。
挥毫风雨倾三峡,听履星辰接九霄。
愧我白头方倚席,敢将巴曲和仙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下班后的悠闲生活,同时暗含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前四句写日常生活:诗人在中台(高级官署)任职,工作清闲。下班后步行回家("路不遥"),不需要拄拐杖("苍玉杖"是老人用的贵重拐杖),还能悠闲地走过红色栏杆的小桥赏春。这里用"聊过"二字,透露出随性自在的心情。

五六句突然转为豪迈:写文章时文思如三峡奔流般酣畅淋漓("挥毫风雨"),在朝堂上接近皇帝("听履星辰"形容上朝时鞋声回荡)。这两句展现了诗人作为文人的才情和官员的地位。

最后两句是自嘲:诗人说自己头发都白了还在当教书先生("倚席"指教书),哪敢用粗俗的乡野小调("巴曲")去附和宫廷雅乐("仙韶")。这里既有对现状的无奈,也暗含对自己才华的自信——虽然现在职位不高,但能力不输那些高位者。

全诗在平淡中见深意,通过日常小事与宏大场景的对比,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在仕途与个人志趣间的微妙心态。语言上既有"赤阑桥"这样清新的画面,也有"倾三峡"这样磅礴的比喻,读来张弛有度。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