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苦无依的老人形象,通过他的遭遇反映了战乱年代普通百姓的苦难。
开头两句直接刻画老人的悲惨处境:他独自倚靠着公家的树木,刚想开口说话,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这里用"官树"这个细节,暗示老人连个正经住处都没有。
中间四句揭示了老人流泪的原因:家乡的田地早已荒废(无产业),战场上死去的亲人尸骨未寒(有亲知)。虽然侥幸活了下来(馀生尚在),但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路上还经常遇到势利眼的年轻人欺负他(轻薄儿)。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眼前的绿水青山和从前一样美丽,但对这个一贫如洗的老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通过自然景色的永恒不变,反衬出人物命运的悲惨变化。
全诗用白描手法,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镜头记录下战乱中一个普通老人的特写画面。老人沉默的眼泪、破败的家园、冷漠的路人,这些细节共同诉说着战争给平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最打动人的是,在看似平常的山水之间,隐藏着一个被时代巨轮碾碎的生命故事。
耿湋
耿湋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