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

闽中山水古所称,才入大关良足徵。
前山将迎后山送,左江右岭来相仍。
或如青莲座中起,或如危屏半空倚。
或如突出孤髻尖,或如周匝高城垒。
龙飞虎伏还凤鶱,纡回盘蹙断且联。
中洼为溪下为谷,谽谺两壁皆倒悬。
旁窥无底到千尺,奔流撼地轰霹雳。
长松密竹交乱藤,一磴盘云出深黑。
此时日高烟瘴清,仆夫步稳肩舆轻。
徘徊瞻顾不暇给,陡使目眩心神惊。
不知造物何为者,百怪千奇漫陶冶。
古今画史纵绝妙,假尽丹青孰模写。
吾狂素欲效子长,周游历览遍八荒。
宦途十年困羁梏,梦中丘壑心茫茫。
薄才天遣寓此地,山水有缘疑夙契。
短歌聊尔答山灵,他时拟作南行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进入福建山区时看到的壮丽山水,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惊叹和向往自由的心情。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写景部分(前16句):用一连串生动的比喻描写山势的千姿百态,像"青莲座"、"危屏"、"孤髻尖"等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山峰的不同形态。接着描写深谷溪流、悬崖峭壁的险峻景象,用"奔流撼地轰霹雳"等夸张手法表现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2. 抒情部分(中间6句):写作者在这样壮丽的景色中,感到目不暇接、心神震撼。他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认为再高明的画家也难以描绘这样的奇景。

3. 感慨部分(最后8句):表达作者渴望像司马迁那样周游天下的志向,但十年官场生活束缚了他的梦想。现在来到福建,觉得与这里的山水有缘,写下这首诗回应山神的召唤,并打算将来写一部"南行记"记录这段经历。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大量形象比喻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福建山水的奇特
- 通过对比大自然的自由壮美与官场束缚,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 语言生动活泼,像"前山将迎后山送"这样拟人化的描写很有趣味
- 结尾的"短歌聊尔答山灵"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对话感,很有意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