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水

行人何彷徨,陇头水呜咽。寒沙战鬼愁,白骨风霜切。
薄日朦胧秋,怨气阴云结。杀成边将名,名著生灵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场凄凉残酷的画面,通过几个关键意象传递出反战思想。

开篇用"彷徨的行人"和"呜咽的流水"定下悲凉基调,就像电影开场的长镜头:一个迷茫的旅人站在陇山头,听着河水像在哭泣。这里的水声不是清脆的,而是哽咽的,暗示着某种悲剧。

中间四句用蒙太奇手法切换镜头:"寒冷的沙地"上仿佛有战死的鬼魂在哀嚎,"白骨"被风霜侵蚀得咯吱作响。秋日阳光像被打了马赛克般模糊,空气中凝结着化不开的怨气。这些意象就像游戏里的环境特效,共同渲染出阴森恐怖的战场氛围。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将军的名声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这里用"杀成"这个动词很刺眼,就像现在说的"踩着他人的尸体上位"。诗人用"生灵灭"三个字,把抽象的生命消逝写得触目惊心,就像统计数字背后一个个具体的人生被抹去。

全诗像一部反战题材的微电影,没有直接说战争多可怕,但通过环境描写和意象组合,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特别是最后两句,就像纪录片结尾的字幕,冷冷地揭示出所有荣耀背后的血腥真相。

于濆

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68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