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六月十五日夜里,久旱逢甘霖时的所见所感。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背景:苦熬了很久的干旱,终于在半夜迎来一场及时雨,让人顿感清爽畅快。这里"洒然"二字用得特别生动,仿佛能看见雨水冲刷暑气的画面。
中间四句描绘雨夜中的生活场景: - 透过稀疏的竹帘,看到小阁楼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 翠绿的细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 躺在床上听着蛙声阵阵 - 高兴地听见邻居老农谈论秋收前景
这些画面充满生活气息,把雨后乡村的惬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蛙声、老农的谈话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美好愿望:等天气再凉快些,身体就会好起来,到时候要吃饱饭,开心地唱着《击壤歌》这样的田园诗歌。这表现出诗人对简朴田园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通过雨夜中的几个生活片段,表达了久旱逢雨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质朴的生活情趣,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感。
朱应登
(1477—1526)扬州府宝应人,字升之,号凌溪。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