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脩颙上人

巾钵来何所,茅斋近竹林。
能谈高士传,会得祖师心。
我识诗情苦,公求理性深。
三年居颍水,谁复是知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方平写给一位叫脩颙的僧人的赠诗,表达了对这位高僧的欣赏和知音难觅的感慨。

前四句写脩颙上人的修行境界:你带着简单的行装(巾钵)来到这竹林边的茅屋修行,既能谈论古代隐士的高洁品格,又深谙佛门祖师的真谛。这里用"茅斋近竹林"营造出清幽的修行环境,"高士传"和"祖师心"则展现了他兼具儒佛修养。

后四句转为抒情:我明白你诗中透露的修行艰辛(诗情苦),你也在追求深刻的佛理(理性深)。最打动人的是结尾两句:你在颍水边修行三年,可有几人真正懂你?这既是对高僧孤独修行的感叹,也暗含"只有我懂你"的知音之感。

全诗语言朴素却意味深长,通过茅屋、竹林、颍水等意象,勾勒出超脱尘世的画面。最精彩的是把修行之苦与知音难求结合,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修行是孤独的,能遇到心灵相通的人何其珍贵。这种对精神共鸣的渴望,古今相通,正是诗歌打动人心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