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金陵旅次,感赋杨花(壬午)
夕阳迟,春水漫,愁共暮江远。
别思无端,欲聚吹还散。
断魂旧日纤腰,含愁敛恨,更谁向、河桥拘管。
岁华换。
为忆初种柔条,风流玉阑畔。
寥落如今,只解写哀怨。
惜春长送春归,无情还有,但听取、杜鹃声唤。
别思无端,欲聚吹还散。
断魂旧日纤腰,含愁敛恨,更谁向、河桥拘管。
岁华换。
为忆初种柔条,风流玉阑畔。
寥落如今,只解写哀怨。
惜春长送春归,无情还有,但听取、杜鹃声唤。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人在金陵(南京)旅居时,看到杨花飘飞,触景生情,感叹时光流逝和离愁别绪。
上片(前八句)描绘黄昏江景:
夕阳慢慢落下,春水漫涨,愁绪像暮色中的江水一样绵长。离别的思绪突然涌来,就像杨花想聚在一起却被风吹散。想起从前那纤细柔美的杨柳(暗指故人或往事),如今满怀愁怨,却再也没人能约束它们了。
下片(后八句)转入人生感慨:
时光流转,还记得当初杨柳刚种下时,在白玉栏杆边摇曳生姿的风流模样。如今只剩萧条,只能寄托哀怨。可惜春天总是留不住,看似无情的杨花其实也懂伤春,你听,连杜鹃都在声声呼唤着春天归去。
全词妙在:
1. 用杨花比喻人生聚散无常,风吹即散的杨花就像难以把握的缘分
2. 通过杨柳从"风流"到"寥落"的变化,暗写青春易逝
3. 结尾的杜鹃声让无形的愁绪变得可听可感
4. "欲聚吹还散"这样的句子,把抽象情绪写得像看得见的画面
本质上是在说: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就像留不住的春天、握不住的杨花,而人生中那些错过的人和事,最终都化作了黄昏里的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