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塘 其九

昔我适吴会,日夕承欢颜。高堂乐起舞,綵服何斑斓。

东海汹波涛,西湖翠烟鬟。北归馀十年,谬迹通朝班。

家祸一朝集,音容何可攀。悲号苍穹迥,往事思日艰。

命穷时亦迫,志弱体自孱。安得腾化术,从君超人寰。

执手不忍诀,临风涕空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官员送别朋友邓善之辞官回乡时写的,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深深的离愁别绪。

诗人回忆过去在吴地(今江浙一带)与邓善之相处的快乐时光:那时每天都能看到朋友的笑脸,家中长辈高兴得跳起舞来,大家穿着鲜艳的衣服,生活热闹又温馨。他用"东海汹涌的波涛"和"西湖如女子发髻般的青山"来比喻那段日子的激情与美好。

但笔锋一转,诗人说到自己回到北方做官已经十年,虽然表面风光,但家庭突遭变故,亲人离世,连他们的音容笑貌都难以追寻。他悲痛地仰天呼喊,想起过去的艰难,感叹自己命运不济、时运艰难,身体也因为忧思过度而虚弱。

最后他发出感慨:多么希望能有飞升成仙的法术,这样就可以追随朋友远离尘世烦恼。握着朋友的手不忍分别,站在风中任凭泪水流淌。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面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无力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