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 别泪
问银海水,有多少层波,敛愁飘怨。
含辛欲堕,转自把人凝眄。
沾向长亭早晚。
定减了、轻尘一半。
安排玉著离筵,伴我樽前肠断。
偷看。
夜来枕畔。
傍镜影初干,袖痕重按。
心心心上,总是别情难惯。
纵遣丝垂缕绾。
穿不起、南珠盈串。
裁得几幅榴裙,点点行行都满。
含辛欲堕,转自把人凝眄。
沾向长亭早晚。
定减了、轻尘一半。
安排玉著离筵,伴我樽前肠断。
偷看。
夜来枕畔。
傍镜影初干,袖痕重按。
心心心上,总是别情难惯。
纵遣丝垂缕绾。
穿不起、南珠盈串。
裁得几幅榴裙,点点行行都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与爱人分别时的痛苦心情,用眼泪贯穿全篇,把离愁别绪刻画得细腻动人。
开篇用"银海水"比喻眼泪,问这泪水有多少层波浪,藏着多少哀愁。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不肯落下,反而转头凝视着即将远行的人。这里把眼泪拟人化,仿佛它也有感情,不舍得离开。
中间部分写分别的场景:眼泪洒在长亭送别的路上,连飞扬的尘土都被打湿了一半。离别的宴席上,玉筷("玉著")和酒杯都见证着她肝肠寸断的痛苦。夜里独处时,眼泪浸湿了枕头,对着镜子擦干又流,衣袖上都是泪痕。心里想的全是离别之苦,怎么也习惯不了。
最后用珍珠和石榴裙作比:就算用丝线把泪珠串起来,也穿不满一串珍珠;把眼泪收集起来,能染红好几条石榴裙。这些夸张的比喻,强调了她流不尽的泪水,把抽象的悲伤变得具体可感。
全词最妙的是把眼泪写得活灵活现——会发愁、会凝视、会打湿尘土、能串成珍珠、能染红裙子。通过这种生动想象,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女子那份浓得化不开的离愁。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