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黄昏时分的北固山景色,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奈的深沉感慨。
第一首前两句用"风含远思"和"日照高情"的拟人手法,将秋风和秋阳写得充满情感。"翛翛"形容风声,"的的"形容阳光明亮,共同营造出秋日傍晚的寂寥氛围。后两句笔锋一转,把目光投向江水,用"满江惆怅水"的奇妙比喻,把江水拟人化,仿佛江水也在为时光流逝而惆怅。年年无语东流的江水,暗示着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永恒主题。
第二首更直接地表达人生感慨。"泽国路岐"写旅途艰辛,"江城砧杵"写思乡之痛,两种声音都让人心寒。最后两句发出震撼人心的疑问:谁能医治白发?这个反问其实是在说岁月无情、衰老不可避免,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忧伤。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把秋天常见的风景——晚风、夕阳、江水、砧声——都注入了自己的情感,让自然景物成为表达人生感慨的载体。特别是"满江惆怅水"这个想象,把抽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让读者能直观地体会到诗人面对岁月流逝时的那种无力感。
高蟾
(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乾宁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