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奴
君不见萧郎老仆如家鸡,十年笞楚心不携。
君不见卓氏雄资冠西蜀,颐使千人百人伏。
今我何为独不然,胸中无学手无钱。
平生意气自许颇,谁知傲奴乃过我。
昨者一语天地暌,公然对面相勃溪。
傲奴诽我未贤圣,我坐傲奴小不敬。
拂衣一去何翩翩,可怜傲骨撑青天。
噫嘻乎,傲奴,安得好风吹汝朱门权要地,看汝仓皇换骨生百媚。
君不见卓氏雄资冠西蜀,颐使千人百人伏。
今我何为独不然,胸中无学手无钱。
平生意气自许颇,谁知傲奴乃过我。
昨者一语天地暌,公然对面相勃溪。
傲奴诽我未贤圣,我坐傲奴小不敬。
拂衣一去何翩翩,可怜傲骨撑青天。
噫嘻乎,傲奴,安得好风吹汝朱门权要地,看汝仓皇换骨生百媚。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刻画了一个"傲奴"形象,通过主仆冲突展现了人格尊严的可贵。
前四句先举两个反例:萧郎的老仆像家鸡般逆来顺受,卓文君家的仆人对着富豪权贵俯首帖耳。这些都是丧失尊严的奴仆形象。接着诗人笔锋一转,说自己既没学问又没钱,却养出个比主人还傲气的仆人。这个仆人不仅敢当面顶撞,甚至批评主人不够贤明,而主人反倒责怪仆人不恭敬。
最精彩的是仆人"拂衣一去"的潇洒姿态,那副傲骨仿佛能撑起青天。最后诗人用讽刺口吻说:不如让这傲奴去权贵家试试,看他在权势面前会不会立刻变脸献媚。
全诗通过主仆地位的颠倒,揭示了三个深层含义: 1. 真正的尊严与贫富无关,仆人也能在精神上高于主人 2. 在权势面前保持傲骨比在弱者面前逞威风更难能可贵 3. 结尾的讽刺暗示多数人的骨气经不起权力考验,反衬出这个傲奴的可贵
诗人用生活化的主仆矛盾,写出了超越时代的尊严命题,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不跪着活"的人格力量。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