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池上拟古
游子渺天末,晨光东南驰。
良时不易晤,胡为徒来兹。
丛柏结夏塔,轻蒲生夕飔。
空有齐纨扇,团团手中持。
持此欲永久,但感颜发衰。
爱尔云中鸟,浴彼道上池。
馀翎委弱藻,飞去犹沦漪。
极目送不返,将以穷所思。
良时不易晤,胡为徒来兹。
丛柏结夏塔,轻蒲生夕飔。
空有齐纨扇,团团手中持。
持此欲永久,但感颜发衰。
爱尔云中鸟,浴彼道上池。
馀翎委弱藻,飞去犹沦漪。
极目送不返,将以穷所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子在夏日池边的孤独与感伤,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游子漂泊远方,清晨的阳光照向东南,暗示他身处异乡的孤独。"良时不易晤"是说美好的相聚时光难以再有,他来到这里也只是徒劳。接着用"丛柏""轻蒲"等夏日景物营造宁静氛围,但"空有齐纨扇"透露出手中团扇虽美,却无人共赏的寂寞。
"持此欲永久"道出他想留住美好时光的愿望,但"颜发衰"提醒他青春正在消逝。随后笔锋一转,羡慕云中飞鸟能自由沐浴池水,而自己只能目送飞鸟远去。"馀翎委弱藻"的细节描写很美,鸟羽落在柔弱的水草上,涟漪荡漾,暗示美好事物终将消逝。
最后"极目送不返"将情绪推向高潮,游子凝望飞鸟直到消失,其实是在追寻那些已经逝去、再也回不来的美好事物和时光。全诗通过夏日池边的寻常景物,巧妙传达了人生中那种抓不住、留不下的怅惘之情,让读者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现代解析由 AI 生成,内容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