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三年冬贷粟钱江农人张国震馈钱以济是日暴风不止先王母倚闾忧甚距今十九岁矣感怀成诗
百历冰霜年少日,一钱生死感人恩。
饥寒岁暮亲垂老,风浪江干日已昏。
祷佛炉烟归未绝,极天坟树远无痕。
天涯又怆清明近,麦饭何时拜墓门。
饥寒岁暮亲垂老,风浪江干日已昏。
祷佛炉烟归未绝,极天坟树远无痕。
天涯又怆清明近,麦饭何时拜墓门。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报恩故事,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前四句回忆往事:诗人年轻时家境贫寒,寒冬腊月里缺粮少食。一位叫张国震的农民好心借给他粮食,还送钱接济。那天江边风浪很大,天色昏暗,诗人的祖母(先王母)站在家门口焦急等待,担心孙子的安危。这段回忆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农民张国震雪中送炭的恩情("一钱生死"说明恩情重大),二是祖母对晚辈的牵挂。
后四句写当下感受:诗人看到香炉里祭拜的香烟袅袅,想起逝去的亲人。远方的坟墓被树木遮挡看不清楚,又快到清明节了,诗人悲伤地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去亲人墓前祭扫呢?"麦饭"指简单的祭品,表达了诗人朴素真挚的怀念。
全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将他人恩情与亲人关爱交织在一起。语言平实却感人,比如"饥寒岁暮"写尽贫寒之苦,"倚闾忧甚"生动刻画老人担忧的神态。最后对清明祭扫的期盼,更是触动了中国人重视孝道、缅怀先人的传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