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实相寺

天台四面翠如屏,洞穴幽奇地最灵。
百尺岩中真像在,千年涧畔古松青。
路傍断石留神迹,壁上遗文缺旧铭。
我是丹丘仙郡守,暂来犹似觉魂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山实相寺的壮丽景色和悠久历史,表达了作者作为地方官对这片灵秀之地的震撼与感悟。

前两句用"翠绿屏风"比喻天台山四面环绕的青山,突出寺庙所在洞穴的神奇灵秀。三四句通过"百尺岩石中的佛像"和"千年古涧边的青松"两个具体意象,既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壮美,又暗示了这里悠久的历史传承。

五六句写路上残缺的石刻和墙壁模糊的铭文,这些岁月痕迹让古迹更显沧桑厚重。最后两句是作者的个人感受:作为当地官员(丹丘仙郡守),即便短暂造访也感觉心灵被唤醒,暗示这片山水具有净化心灵的奇妙力量。

全诗巧妙融合了山水之美、古迹之幽与心灵感悟,语言清新自然却意境深远。最打动人的是作者在客观描写中自然流露的敬畏之情,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面对千年古迹时的心灵震撼。

章得象

(978—1048)建州浦城人,字希言。真宗咸平五年进士。授大理丞、知玉山县。历知台、南雄、洪州。入翰林为学士,积官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进承旨兼侍讲学士。在翰林十二年,刘太后听政时能独立自守,为仁宗所赏识。景祐三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改户部侍郎。宝元元年拜相。居中书八年,不用宗党亲戚。庆历中,于范仲淹等推行新政持缄默态度,遂以久居相位无所建明遭劾。五年,出判陈州及河南府,寻以疾致仕。卒谥文宪,改文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