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周韶州

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功业要当垂永久,
利名那得在须臾。山中荆璞谁知玉,海底骊龙不见珠。
寄语故人休怅怏,古来贤达事多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周韶州的一首赠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哲理性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

诗的开头说,诗人花了十年的时间去追求学问和道义,但生活却一直很困苦。尽管如此,他的才华还是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被尊称为老儒。这里的“空有长才”,指的是虽然才华出众,但现实生活中却难以施展。

接下来,诗人通过功业和利名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追求的看法。他认为,追求长远的功业和名声是非常重要的,而那些短暂的利名却转瞬即逝,不值得过多追求。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超然态度。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用两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自己的境遇。第一句说,山中的荆树被误认为是普通的树,没有认识到它真正的价值,即像玉一样的珍贵。第二句说,海底的珍珠被龙藏了起来,不轻易示人,就像真正的才能和美德不容易被人发现一样。这两句比喻中,诗人隐喻自己虽然有才华,但往往不被人理解或重视。

最后两句,诗人转而安慰周韶州,告诉他不要过于惆怅。他借用古人的例子说明,历史上那些贤达之士的经历往往充满了波折和困难,但他们的精神和贡献最终得到了认可和尊重。这句话鼓励周韶州保持乐观和坚韧,相信自己的价值终会得到认可。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诗人自己的经历为背景,通过比喻和哲理性的议论,表达了对人生追求和价值的看法,同时也带有一丝豁达与安慰的意味。

牟融

牟融(?―公元79年3月26日),字子优,北海安丘人,东汉官员。牟融学问渊博,初以《大夏侯尚书》教授学生数百人,在乡里很有名。后举茂才,任丰县县令。在任三年,政绩为州郡第一。牟融后入朝任职,历任司隶校尉、大鸿胪、大司农、司空、太尉等。牟融在职尽责,很有能力,受到百官敬畏、皇帝称颂。建初四年(公元79年),牟融去世。牟融著有《牟子》二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