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乡村景象。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首先,诗的前两句“竹篱茅舍去相安,谁与移根入画栏”,意思是说那些用竹子编成的篱笆和茅草搭成的房子,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没有人愿意把它们移植到画栏里。这里的“画栏”可以理解为豪华的庭院,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喜爱。
接着,诗的后两句“尽道重帘妨暖日,疏枝却得护春寒”,描述了房子里挂着的厚帘子挡住了温暖的阳光,而那些稀疏的树枝却可以保护房子免受春天的寒冷。这里的“重帘”指的是厚重的窗帘,而“疏枝”则是指稀疏的树枝。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感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乡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蕴含的哲理是: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