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题查哲生“重赁吟馆图”
荡轻舟、片帆云水,离愁能载多少。
烽烟影里全家徙,输与故林栖鸟。
乡梦杳。
怪避地匆匆,都放桃源棹。
青山住好。
奈弹铗歌新,吹箫调古,憔悴鬓霜早。
河梁外,目断斜阳戍堡。
销魂最是芳草。
红襟燕子曾相识,卅载旧游重到。
幽径悄。
待种竹锄梅,门巷经营好。
巢痕再扫。
尽家具安排,茶经鱼计,都付袖中稿。
烽烟影里全家徙,输与故林栖鸟。
乡梦杳。
怪避地匆匆,都放桃源棹。
青山住好。
奈弹铗歌新,吹箫调古,憔悴鬓霜早。
河梁外,目断斜阳戍堡。
销魂最是芳草。
红襟燕子曾相识,卅载旧游重到。
幽径悄。
待种竹锄梅,门巷经营好。
巢痕再扫。
尽家具安排,茶经鱼计,都付袖中稿。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人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像一篇用诗词写的"流浪日记"。
上片开头用"轻舟载离愁"的比喻很巧妙——小船能载动多少行李,却载不完游子的愁绪。战乱中全家逃难,连老家的鸟都比自己过得安稳,这种对比让人心酸。提到"桃源"却不是去享乐,而是逃难,打破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想象。虽然喜欢青山绿水,但生活所迫只能像战国冯谖那样弹剑诉苦,像伍子胥那样吹箫乞食,早早熬白了头发。
下片转到眼前场景:站在河边看夕阳下的军事堡垒,最让人难受的是看见熟悉的野草——草木依旧,人事全非。认出三十年前见过的燕子,更凸显时光流逝。但作者没有一味悲伤,而是开始规划未来:要整理小路、种竹栽梅,重新布置门庭。最后三句特别生活化——把家具摆好,研究怎么泡茶养鱼,这些生活琐事都仔细画在图纸上,展现了一个乱世文人努力重建生活的韧劲。
全词妙在把战乱漂泊的苦楚、物是人非的感慨,最终都化解成"重新开始"的朴实愿望。没有大喊痛苦,而是用"摆家具""画图纸"这些日常细节,让人看到苦难中依然保持体面的文人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