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韶父先生游京口

不到南徐三十春,好将梦寐吊遗民。
也知往事如流水,祇想重来是后身。
棹响官河风色暮,云离野服鬓毛新。
旧游偶失扶桑路,烦向沧江一问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时隔多年重游故地南徐(今江苏镇江一带)的感慨,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怀念和对人生际遇的思考。

开头两句直白地表达:已经三十年没来南徐了,连做梦都想念这里的人和事。"吊遗民"透露出对过去相识之人的怀念,可能有些人已经不在了。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重游的心情:明知往事像流水一样不可追回,但重游时恍惚觉得自己像是转世重生。傍晚的官河上船桨划水,风吹暮色,自己穿着便装站在野外,发现鬓角又添新白发。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位老者独立江边的身影。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作者说自己像迷了路的人,找不到当年熟悉的"扶桑路"(传说中太阳升起的神树,这里指旧时熟悉的地方),只好拜托江水给自己指路。这种带着神话色彩的比喻,把人生迷茫感写得既浪漫又深沉。

全诗妙在把三十年光阴压缩成几个生活片段:暮色中的行船、风中飘动的衣襟、新添的白发,这些具体意象让抽象的"时光流逝"变得可感可触。最后用神话典故收尾,既点出物是人非的惆怅,又带着超脱的豁达,让怀旧之情不显得沉重。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