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碧照庵的所见所感,充满自然美景与超脱尘世的意境。
前两句写登山过程:松树像华盖和旗帜般指引着作者往高处走,虽然整天攀登却不觉疲惫。这里用"松盖松幢"的比喻,既展现松树的高大茂密,又暗含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
中间四句集中描写山间景色:清澈的寒泉像新磨的镜子般透亮,华丽的庙宇建筑像巨鳌的冠冕般雄伟。山间薄雾笼罩的轩阁仿佛能滴下水珠,依傍着层叠山峰的庵堂更显气势非凡。这些比喻非常生动,把静止的景物写得活灵活现。
最后两句写黄昏归程:暮色中匆匆赶回城门,却仍留恋山中的清净,羡慕那些穿着粗布僧袍的修行者能常住于此。"止观"是佛教修行方法,这里代指庵中生活,与匆忙返城的世俗生活形成对比。
全诗通过攀登的艰辛与忘我、山景的清新壮丽、归途的留恋不舍这三个层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禅意的向往。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虽然身体不得不回城,但心灵已留在山中"的矛盾心情,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对宁静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