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甫舍人闻余改役东河以诗志喜因叠寄谢武林诸君韵答之二首 其二

尺书来讯汴堤秋,叹息滔滔注六州。
鸿雁哀声流野外,鱼龙骄舞到城头。
谁输决塞宣房费,况值军储仰屋愁。
江海澄清定何日,忧时频倚仲宣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官员林则徐在被调任治理黄河时,写给友人张仲甫的回复。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黄河水患的忧心忡忡,以及对国家困境的深切关注。

首联"尺书来讯汴堤秋,叹息滔滔注六州"是说:收到你的来信问候汴河堤防的秋汛情况,看着黄河洪水滔滔淹没六州大地,只能叹息。这里用"六州"泛指黄河流域受灾的广大地区。

颔联"鸿雁哀声流野外,鱼龙骄舞到城头"用对比手法描写灾情:百姓像哀鸣的鸿雁流离失所,而洪水中的鱼龙却嚣张地游到了城墙边。这里"鱼龙"暗指洪水肆虐的猖獗之态。

颈联"谁输决塞宣房费,况值军储仰屋愁"转向现实困境:治理河道的经费从哪来?更何况现在军费开支都让人发愁。"宣房"是汉代治河工程,这里借指治河费用。

尾联"江海澄清定何日,忧时频倚仲宣楼"抒发了作者的忧思:什么时候洪水才能治理好?我常常像王粲(字仲宣)登楼抒怀那样,为时局忧虑。这里用东汉王粲《登楼赋》的典故,表达忧国之情。

全诗通过黄河水患这一具体事件,展现了作者心系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中既有对灾情的生动描绘,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清醒认识,最后升华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体现了传统士大夫的责任担当。

林则徐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