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起读党锢传

秋玉何妨折,明灯竟自煎。
不才逢世难,将泪寄遥年。
此意无人识,孤情不厌偏。
惟怜新病后,残月曳虚弦。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病后读书时的孤独感慨,字里行间透露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倔强。

前两句"秋玉何妨折,明灯竟自煎"用比喻手法:秋天的美玉就算被折断也无所谓(暗指自己像玉一样高洁但被现实摧残),灯油明明会烧尽却依然点亮自己(比喻明知会受伤仍坚持理想)。这两个意象展现了诗人宁折不弯的性格。

中间四句直接抒发情绪:说自己生不逢时遭遇乱世("逢世难"),只能把眼泪寄托给遥远的未来;这份心意无人理解("无人识"),但即便孤独到极致("孤情")也不愿改变自己的偏执。这里能感受到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傲。

最后两句转到现实场景:病后虚弱时,看见天边将落的残月像虚弱的弓弦("曳虚弦"的描写非常生动)。这个画面既呼应了"病起"的标题,又用残月的意象暗喻自己虽处境艰难却依然坚持的姿态。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会受伤仍不妥协"的精神,就像现代人常说的"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诗人用秋玉、残月这些清冷的意象,把病中读书时那种既脆弱又坚韧的状态写得格外真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