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中千叶玫瑰今春盛发烂然可爱因赋一章寄上

小槛锁玫瑰,群芳次第催。
刺多疑有妒,艳绝却无媒。
露洒啼妆在,风牵舞态回。
层苞不暇吐,数日未能开。
烂胜燕脂颗,殷於烈焰堆。
浓将丹笔染,碎把绛绡裁。
漠漠香如芷,青青叶似苔。
夭难胜暖日,静不惹纤埃。
远对褰书幌,傍观置酒杯。
朵稀心暗记,根浅手亲培。
雉探眠偷摘,僧逢醉觅栽。
尽嘲终彷佛,擬折又徘徊。
丽夺倾城色,吟归间世才。
多情百花主,闻必有诗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庭中盛开的千叶玫瑰,赞美了它的美丽与生机,同时表达了诗人对玫瑰的喜爱与呵护。下面我来逐一分析:

首先,诗人用“小槛锁玫瑰,群芳次第催”开篇,形象地描述了玫瑰被围在小院里,周围的花朵纷纷催促着它的开放。这里,“小槛”指的是围在玫瑰花周围的栅栏,“群芳”指其他各种花卉。

接着,“刺多疑有妒,艳绝却无媒”描绘了玫瑰的多刺,让人猜疑它是出于嫉妒才这样,但它的美丽却无人能匹敌。这里,“艳绝”指的是极其美丽,“无媒”比喻没有媒人介绍,意指它不需要借助他人的介绍就能展现自己的美。

“露洒啼妆在,风牵舞态回”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玫瑰在露水的滋润下更加娇艳动人,风吹拂下摇曳生姿。这里,“啼妆”指露水沾湿了玫瑰花瓣,如同美人泪。

“层苞不暇吐,数日未能开”说明玫瑰花苞层层叠叠,迟迟未开放。这里,“层苞”指的是玫瑰的花苞,“不暇吐”是指来不及开放。

“烂胜燕脂颗,殷於烈焰堆”用“烂”和“殷”来形容玫瑰的鲜艳程度,如同燃烧的火焰和鲜红的胭脂。这里,“燕脂”是一种红色颜料,“烈焰堆”指火焰。

“浓将丹笔染,碎把绛绡裁”进一步描绘了玫瑰花瓣的浓艳色彩,如同画家用丹笔描绘,或裁剪出细腻的花瓣。

“漠漠香如芷,青青叶似苔”形容玫瑰散发出的香气如同芷草,叶子如同青苔,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夭难胜暖日,静不惹纤埃”表达了诗人对玫瑰的呵护,认为即使是在温暖的阳光下,玫瑰也难以胜过它的美丽,它静静地绽放,不沾染尘埃。

“远对褰书幌,傍观置酒杯”描述了诗人观赏玫瑰时,仿佛看到有人在书幌下翻阅书籍,旁边摆放着酒杯,增添了一份诗情画意。

“朵稀心暗记,根浅手亲培”说明诗人对玫瑰的喜爱,虽然花朵稀少,但他心中默默地记住它,亲手培养它的根系。

“雉探眠偷摘,僧逢醉觅栽”描绘了人们为了欣赏玫瑰而偷摘它,僧人则醉心于种植它。这里,“雉”指鸟类,“僧”指出家人。

“尽嘲终彷佛,擬折又徘徊”表达了诗人在欣赏玫瑰时的矛盾心理,既想嘲笑它的美丽,又不想破坏它的美丽,最终只能徘徊在它周围。

“丽夺倾城色,吟归间世才”赞美了玫瑰的美丽程度,足以倾倒众生,而诗人对它的吟咏则是世间罕见的才华。

“多情百花主,闻必有诗来”表示诗人对玫瑰的喜爱之情,只要听到关于玫瑰的消息,他必然会写出诗歌来赞美它。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庭中千叶玫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玫瑰的赞美和喜爱,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诗意。

李至

(947—1001)宋真定人,字言几。七岁而孤,为内臣李知审养子。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历通判鄂州,擢著作郎、直史馆,累迁右补阙、知制诰。八年,拜参知政事。雍熙初,谏太宗亲征范阳,以目疾求解机政。命兼秘书监,总秘阁藏书。淳化五年,兼判国子监,总领校雠、刊刻七经疏。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主张弃灵州,安抚西夏。后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徙知河南府。与李昉以诗相酬,有《二李唱和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