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于烈妇即依原韵①

哀鸳何事最关心⑴,今忆前言悟后因。
月转蕙帏空对影,鸾飞菱镜自怜身。
百年世事魂犹殢,三月春光梦未真。
无限伤情诗一首,闺中亦有读书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寡妇的悲痛与孤独,表达了她对亡夫的深切思念。

1. 开头设问
“哀鸳何事最关心”用“哀鸳”(悲伤的鸳鸯)比喻失去伴侣的女子,她在痛苦中最牵挂什么?这引发读者思考她的内心世界。

2. 回忆与醒悟
“今忆前言悟后因”写她回忆丈夫生前的话,终于明白命运的安排。这里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3. 孤独的日常
“月转蕙帏空对影”写夜晚月光移动,帷帐中只剩她独自一人;“鸾飞菱镜自怜身”用“鸾鸟离镜”比喻丈夫逝去,她只能顾影自怜。这两句通过环境细节展现她的孤寂。

4. 生死与时间的矛盾
“百年世事魂犹殢”说即使人生漫长,她的灵魂仍被困在思念中;“三月春光梦未真”则写春天虽美,她却像在做梦一样无法感受。突出她与现实脱节的痛苦。

5. 以诗寄情
最后两句点明她写诗抒发悲伤,并强调“闺中亦有读书人”,暗示她不是普通妇人,而是一位有才学的女性,让哀愁更显深刻。

精髓
全诗用细腻的意象(如月光、鸾镜、春光)和对比手法(百年与三月、梦与真),刻画了一位知识女性在丧偶后的精神世界,既哀婉又充满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