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羌山式公绿筠庵诗

道人栖碧山,云居在空曲。
十年海潮音,利物缘已熟。
更寻妙高顶,超然具幽筑。
古木插空青,寒筠抱岩绿。
时携贝叶书,步入深林读。
云衣冷萧条,静对含烟玉。
客来境非喧,客去境自足。
宵眠护禅虎,昼引衔花鹿。
庵中三昧语,药我贪瞋毒。
何当脱双凫,藜杖追高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道人生活,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境界。

开篇介绍道人住在青翠的山中,云雾缭绕的幽静住所。十年来,他像海潮一样传播佛法,帮助他人已经得心应手。接着描写他寻找更高处建造居所,那里有参天古树和岩壁翠竹,构成一幅清幽的山居图。

中间部分展现道人的日常生活:带着佛经到深林阅读,云雾中竹子像含烟的玉石般静谧。有客人来时不觉喧闹,客人走后依然自得其乐。夜晚有护法的老虎相伴,白天有衔花的鹿儿相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后写道人的佛法教诲能消除贪嗔之毒,让诗人产生向往:真想放下世俗束缚,拄着藜杖追随这位高人的足迹。全诗通过清丽的山水画面和恬淡的修行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郭三益

郭三益(?~一一二八),字慎求,常州(今属江苏)人,一作嘉兴(今属浙江)人,北宋诗人。宋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元符元年(一○九八),知仙居县(《嘉定赤城志》卷一一)。徽宗重和二年(一一一九),为吏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二)。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为给事中,同知贡举(同上书选举一之一五)。出知洪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改潭州(《北宋经抚年表》卷四)。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荆湖南路安抚使,兼马步军都总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二年,同知枢密院事,卒(同上书卷一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