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楞伽寺阁

夙心寄山水,苦为六情凿。
乘暇恣冥搜,携侣淩修阁。
远水回群鸥,寥天度一鹤。
云梵落秋林,霜钟流夜壑。
岑寂灵异栖,决莽隐沦托。
烟月空人襟,藏腑自疏瀹。
天游岂在遐,境超即寥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心灵感悟,展现了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向往。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登山初衷(前四句)
诗人说自己一直向往山水之乐,但被世俗情感所困(六情指人的各种欲望)。现在趁着空闲,带着朋友登上高阁,想要寻找内心的宁静。

2. 登高所见(中间六句)
站在高处看到:远处水面盘旋的鸥鸟、天空飞过的孤鹤、秋林间飘散的云雾、深夜里回荡的钟声。这些景物构成一幅空灵寂静的画面,暗示这里有神灵隐居(灵异栖)、隐士出没(隐沦托)。

3. 心灵感悟(后四句)
面对云雾月光,诗人感到心胸开阔,五脏六腑都像被洗涤过一样清爽。最后点明主旨:所谓"天游"(精神自由)并不需要去远方,只要心境超脱,眼前就是辽阔天地。

诗歌魅力在于:
- 用"群鸥""孤鹤"等意象营造出孤高意境
- "霜钟流夜壑"等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 最后四句道出深刻哲理:快乐源于心境而非环境
- 通篇透着对世俗的疏离感,对自然的亲近感

诗人通过这次登山,实现了精神上的净化与升华,告诉读者:只要放下执念,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生活中找到心灵的自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