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肃诗

本为箔上蚕,今作机上丝。
得络逐胜去,颇忆纆绵时(○洛阳伽蓝记三。《诗纪》百九。)。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蚕丝的变化比喻人生的际遇转变,语言简单却意味深长。

前两句"本为箔上蚕,今作机上丝"就像在说:我原本是桑叶上吃吃睡睡的蚕宝宝,现在变成了织布机上的丝线。这里用蚕到丝的转变过程,暗指人生从单纯到成熟的变化。

后两句更有意思:"得络逐胜去,颇忆纆绵时"——现在虽然成了有用的丝线(得络),跟着好布料走了(逐胜去),但还挺怀念当初作茧自缚时(纆绵时)那种被温暖包裹的感觉。这就像现代人事业有成后,反而会怀念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日子。

全诗最妙的是用蚕的一生暗喻人生轨迹:
1. 成长阶段(吃桑叶的蚕)
2. 奋斗阶段(吐丝作茧)
3. 成功阶段(成为精美布料)
4. 回望初心(怀念作茧时光)

这种比喻让读者能联想到自己的成长经历,虽然写的是蚕,说的都是人生况味。短短20个字,把"成长代价"和"不忘初心"的道理说得生动自然,就像用蚕丝织出了一幅人生画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