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次宿州有感

暮春日日著征衫,路过中州语渐谙。
起伏山皆趋泗上,阴晴天已入江南。
人前壮气今都尽,马后征尘最不堪。
自笑游秦惟舌在,好吟梁父伴瞿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途中的行人,在暮春时节踏上征途,经过中州后感怀万千的心境。我们一起来解析一下各个部分,看看其中隐藏的情感和意境。

暮春日日著征衫

诗人整日穿着征衣,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和漫长。暮春时节本来花开烂漫,但在诗人心中,却如同征途一般漫长难熬。

路过中州语渐谙

意思是经过了中州这个地方,当地的方言和语言习惯逐渐被诗人所熟悉。这说明诗人在旅途中不断接触和体验不同的地方文化。

起伏山皆趋泗上,阴晴天已入江南

这两句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山势起伏不平,但都朝着泗水方向前行;天气时晴时阴,但已经进入了江南地区。这段描述不仅展现了地理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起伏变化。

人前壮气今都尽,马后征尘最不堪

这里的“壮气”指的是诗人的豪情壮志,但现在这些豪情都已消失殆尽。而“征尘”则是指旅途中的风尘仆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疲惫和内心的无奈,一种壮志未酬的沉重感。

自笑游秦惟舌在,好吟梁父伴瞿昙

最后一句是诗人自嘲。虽然旅途艰辛,但语言(“舌”)还在,还能吟诵诗词,陪伴自己的是如梁父山般的景致和如瞿昙一样的智慧。这里的“梁父”和“瞿昙”都代表了某种精神追求或象征,诗人自嘲自己虽然身体疲惫,但精神上仍然保持旺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沧桑与坚韧,以及对旅途艰辛的深刻体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