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充满生机的林中翠色图景,语言清新自然,读来仿佛能感受到林间的微风和雨后的湿润。
首句“杳霭无定状,霏微常满林”写林中的雾气朦胧变幻,轻盈的薄雾弥漫整个树林。这里的“杳霭”和“霏微”都是形容雾气轻盈飘渺的样子,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清风光不散,过雨色偏深”写清风徐徐吹拂,雨后的树林颜色更加青翠欲滴。这里的“清风”和“过雨”都是自然界的常见景象,但诗人通过“不散”和“偏深”两个词,赋予了它们独特的韵味,让人感受到雨后林间的清新和生机。
第三句“幽意赏难尽,终朝再招寻”写诗人对林中幽静之美的喜爱,他整日流连其中,反复探寻。这里的“幽意”指的是林中宁静深远的意境,“赏难尽”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无限喜爱和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林中雾气、清风、雨色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充满生机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诗人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将林中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娓娓道来,读来亲切自然,令人回味无穷。
高傪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广德元年(763)在宣州,与袁傪等唱和。其后行迹无考。事迹散见独孤及《贺袁傪破贼表》,袁傪《东峰亭同刘太真各赋一物得垂涧藤》等。《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