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潭 其一

结迹趋名山,披衣陟元境。
焕然象界新,逖矣尘嚣屏。
古祠面水开,宝塔凌霄影。
丛林列青松,香台依翠岭。
萝径通逶迤,莲房备幽靓。
满座凝妙香,酌泉试佳茗。
净苑久榛芜,物华兹管领。
移席坐梅潭,沿流溯皇井。
风叶逐杯翻,岩瀑浸衣冷。
摩崖阅旧题,临渊鉴清影。
夷歌调转悠,暮归兴犹悜。
溪碓乱秋声,禅灯留夕景。
感时岁杪临,翻经夜分静。
相对结跏趺,闻钟发深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远离尘嚣、探访梅雨潭的山水之旅,充满了宁静与禅意。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感受它的魅力:

1. 逃离喧嚣的向往
开篇就写诗人主动离开繁华,奔赴名山("结迹趋名山"),穿过云雾缭绕的山路("披衣陟元境"),眼前突然展现焕然一新的世界。这种"说走就走"的洒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代人渴望暂时逃离城市的心情。

2. 山水间的慢生活
诗中用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展现山中美景:古祠临水而建,宝塔高耸入云,松林青翠,石径蜿蜒。最惬意的是坐在香台边,品着泉水泡的好茶("酌泉试佳茗"),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正是现代人向往的。

3. 与自然亲密接触
诗人坐在梅潭边溯溪而上("移流溯皇井"),任山风吹动衣襟,瀑布的水汽打湿衣衫("岩瀑浸衣冷")。这些细节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间的清凉与自由。

4. 时光沉淀的智慧
摩崖石刻上的古人题字("摩崖阅旧题"),临水自照的倒影,都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傍晚时分,溪边捣米声与禅寺灯火交织("溪碓乱秋声,禅灯留夕景"),营造出空灵的意境。

5. 禅意的升华
最后诗人在深夜打坐读经("相对结跏趺"),听到钟声时获得顿悟("闻钟发深省")。这个结尾将山水之游提升到精神层面,暗示真正的旅行不仅是看风景,更是心灵的修行。

全诗就像一部唯美的山水纪录片,既有"眼睛看到的"清新景色,又有"心里感受到"的宁静致远。诗人用脚步丈量山水,用心灵对话自然,最终在禅意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这种对纯净自然的向往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放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