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

君不见韦节度,枇杷花底招红裙。又不见韩蕲王,青楼女作娘子军。

胡为乎黄门高义竟持正,闭关谢却河东君。求凰不异瞻乌苦,莺俦燕侣谁为群。

四海茫茫竟何托,火中莲叶霜中筠。茹蘖空自苦,食蓼空自辛。

蹇修乃凭狎客致,且亲风雅辞嚣尘。已焉哉!鲧不累子,朱不累父。

由来白璧惟自完,遇人不淑乌能污。绿珠碎身金谷楼,娄妃毕命黄家渡。

嶙峋大节炳汗青,呜咽幽怀更谁诉。绛云楼高高插天,即屠即佛三生缘。

早知节义君难荷,但取文章亦可怜。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和柳如是的命运,探讨了女性在封建社会的艰难处境和坚守尊严的可贵。

开头用两位男性历史人物(韦节度、韩蕲王)反衬:他们可以随意与青楼女子交往,甚至让妓女参军,社会却对此很宽容。但轮到柳如是(河东君)时,那些道貌岸然的官员(黄门)却用道德标准来拒绝她,这种双标待遇凸显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

中间部分用比喻写柳如是的困境:她像火中莲叶、霜中竹子般艰难生存,吃苦如尝黄连,却依然保持高洁。虽然通过文人引荐(蹇修指媒人)得以接触风雅圈,但"遇人不淑"的担忧始终存在——这里暗示女性一旦遇人不淑就会失去清白名声,而男性却不会因同样行为受指责。

结尾用绿珠(为石崇跳楼)、娄妃(为宁王投江)两位刚烈女子的典故,赞美柳如是同样用生命捍卫尊严。最后"绛云楼"四句点明:她的文学才华本可让她活得更好,但最终选择用生命成全大节,这种悲剧更显崇高。

全诗核心是:在一个对男女道德要求严重双标的社会里,柳如是用生命对抗不公,虽然结局悲惨,但这份坚持让她的灵魂比那些伪君子更干净。诗人通过为她鸣不平,实则批判了整个封建礼教的虚伪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