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潜山歌

东望望见九华远,西望望见潜山高。
江中洲渚不可数,但觉万舰春云涛。
前船远似飞沙起,后船烟中来似蚁。
人生快意如此时,顺风微波日千里。
安庆城池居要冲,一掬之地能消万古之英雄。
纷纷谁可掇将去,恨血不染江波红。
惟有龙眠老居士,画得山川及文字。
更有余忠宣公百战死,荆扬夜夜天光紫。
乔家泪滴江水浑,红颜得失何足论。
三千年事堪消魂,举气嘘天天亦昏。
幸遇太平息征战,却忆先皇泪如霰。
吞声踯躅愁云屯,仰视红日东方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长江上眺望两岸风景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象,也有深沉的历史感慨。

开头四句写江上视野:向东能看到远处的九华山,向西是高耸的潜山,江中沙洲密布,无数船只像春天的云涛般涌动。这里用"万舰春云涛"的比喻,把静止的沙洲和移动的船队写得生动有气势。

中间八句转入历史沉思。安庆是长江要塞,但再重要的地方也留不住英雄("一掬之地能消万古之英雄")。作者感叹英雄血染江波的悲壮,特别提到两位当地历史名人:画家龙眠居士和战死的余忠宣公,用"荆扬夜夜天光紫"的奇幻景象烘托英魂不灭。

最后八句情感更浓烈。"乔家泪滴江水浑"用典故暗示历史悲剧,说红颜得失都是过眼云烟,三千年历史让人心碎到"举气嘘天天亦昏"。结尾情绪复杂:既庆幸活在太平年代,又想起先皇而落泪,最终在朝阳中陷入沉思。

全诗特色:
1. 画面感极强,如电影镜头从山水推到船队,再切换到历史场景
2. 对比手法突出:壮丽山河vs英雄消逝,太平盛世vs历史伤痛
3. 情感跌宕:从观景的畅快,到怀古的悲愤,最后归于含泪的平静
4. 用典自然,如"乔家泪"指三国二乔的典故,暗示美丽与战争总是相伴

这不仅是首山水诗,更是通过长江景观,思考历史兴亡与人生意义的深沉之作。

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