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集古十六首 其四 东岩同扉

楼角凌风迥,夜深露气清。
今夕复何夕,寂寞壮心惊。
故国十年别,转衰病相婴。
妻子隔绝久,万里正含情。
惆怅年半百,何得尚浮名。
鸱鸮志意满,豺虎正纵横。
麟凤在赤霄,赤骥顿长缨。
志士泪如水,忠臣气不平。
挺身艰难际,万古一死生。
感恩义不小,永怀丹凤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身陷囹圄的志士在狱中写下的心声,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国的牵挂、对命运的无奈,以及不屈的忠义气节。

开头四句描写狱中夜景:高楼角上寒风刺骨,深夜露水冰凉。诗人在这孤独的夜晚反复自问"今夜到底是什么日子",寂寞中仍涌动着壮志未酬的激荡心情。这里的"壮心惊"三字特别有力,说明他即使身处绝境,热血仍未冷却。

中间八句是沉痛的现实写照:离开故土十年,身体在困苦中衰弱,与妻儿长久分离,万里之遥空有思念。年近半百却还在为虚名所累(可能是被迫卷入政治斗争),而现实中恶人(鸱鸮、豺虎比喻奸邪小人)得意猖狂,贤能之士(麟凤、赤骥比喻人才)却受困于牢笼。这些对比凸显了时代的黑暗。

最后六句是全诗高潮:志士的泪水如江河奔涌,忠臣的愤懑难以平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虽然心怀对朝廷(丹凤城指京城)的感恩与忠诚,但这份忠义之情,如今只能永远埋藏在铁窗之内了。

整首诗像一封血泪写就的家书,既有"独坐牢房看月亮"的具体画面,又有"十年离家白了头"的人生感慨,更饱含"明知会死也要坚守正义"的悲壮。最打动人的是,诗人即使知道自己可能含冤而死,依然保持着"忠臣气不平"的骨气,这种在绝境中依然挺直的脊梁,正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品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