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怀老仙

觅得宸奎扁,归寻农圃师(自注:堂名农师。)。
湖山吴子国,花草范村诗。
步屦行春遍,纶巾带雨攲。
百年无此老,合配雪滩祠。

现代解析

这首诗《石湖怀老仙》是作者怀念一位已故老友的作品,语言平实却充满深情。

1. 前两句: “觅得宸奎扁,归寻农圃师” ——作者找到了皇帝题写的匾额(“宸奎扁”),回来寻找那位精通农事的老师(“农圃师”)。这里的“农圃师”可能指代老友,也可能暗指老友生前的生活志趣,比如归隐田园、亲近自然。

2. 中间四句: “湖山吴子国,花草范村诗。步屦行春遍,纶巾带雨攲。” ——这几句描绘了老友生前的活动场景: - “湖山吴子国”指吴地(今苏州一带)的山水,说明老友曾在此生活。 - “花草范村诗”可能指老友像范成大(南宋诗人,号石湖居士)一样,热爱自然,写诗吟咏田园。 - “步屦行春遍”写他穿着木鞋(“步屦”)漫步春景,踏遍山水。 - “纶巾带雨攲”写他头戴儒生巾帽(“纶巾”),在雨中微微斜倚,显得潇洒自在。

3. 最后两句: “百年无此老,合配雪滩祠。” ——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 - “百年无此老”意思是“百年来再没有像他这样的人”,表达对老友的极高评价和深切怀念。 - “合配雪滩祠”是说老友的品格和精神值得在祠堂(“雪滩祠”)中受人祭奠,与历史上的贤者同列。

整体赏析: 这首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朴素的语言勾勒出一位隐逸高士的形象——他热爱自然,潇洒随性,有文人风骨,也有农夫般的朴实。作者通过回忆老友的生活细节(漫步春景、雨中戴巾),让读者感受到逝者的魅力,最后用“百年无此老”直接抒发痛惜之情,让怀念显得格外真挚。

现代人也能共鸣的点: - 对逝去好友的思念,是古今相通的感情。 - 诗中老友的生活方式(亲近自然、淡泊名利)对现代人也有吸引力,像一种理想生活的缩影。 - 最后两句的感慨,类似我们今天说“再也遇不到这样的人了”,容易引发共情。

吕江

吕江,字叔济,一字子恒,金坛(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江东漕举。四年,廷对入等,为吴县教谕。端宗景炎元年(一二七六)隐四平山中,学者称四平先生,卒年八十。有《山中山外吟稿》等,已佚。事见《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清光绪《金坛县志》卷九。今录诗九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