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战乱年代寻求心灵安宁的文人形象,充满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自然的向往。
前四句写现实困境:战乱不断("干戈扰扰"),诗人被迫逃离纷争,躲进深山("避地来依碧嶂深")。在动荡中,他既为世事无常感到震惊("乱里独惊浮世事"),又感动于患难中仍有真挚情谊("难中多见故人心")。这里既有对乱世的批判,也暗含人间温情的珍贵。
后四句转向自然描写:千年古木环绕群峰("千章古木群峰合"),松树成荫的小径绵延十里("一径长松十里阴")。诗人想搬进更深的山中("更欲移茅入重崦"),但发现白云缥缈难寻("白云无路可追寻"),暗示理想中的净土可望不可及。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战乱的残酷与山林的宁静形成强烈反差。诗人想彻底逃离现实,却发现完全超脱尘世并不现实。这种矛盾心理非常真实,既有对安宁的渴望,又清醒认识到难以真正脱离现实困境。诗中"白云"象征着纯净自由的精神世界,而"无路可追寻"则道出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