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墨梅二首(二零零五年义乌作) 其二

淡荡见疏影,临崖势更殊。
愁思萦絮梦,浪迹转萍湖。
素月光堪掬,来禽熟可呼。
西窗分烛处,残雪映青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2005年于义乌所见的墨梅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和思绪。

首先,“淡荡见疏影,临崖势更殊”,诗人看到墨梅在风中摇曳,稀疏的影子映在崖壁上,显得格外独特。这里的“淡荡”形容梅花轻盈摇曳的样子,“疏影”则是梅花稀疏的影子。诗人用“临崖势更殊”来强调墨梅生长在险峻的山崖上,这种环境下的梅花显得更加特别。

接着,“愁思萦絮梦,浪迹转萍湖”,诗人看着梅花,思绪万千,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境地。这里的“愁思”指的是诗人内心的感慨,“萦絮梦”则形容这些思绪如同飘荡的絮絮,充满了梦境般的虚幻感。“浪迹转萍湖”则是说诗人的脚步像漂泊的浮萍,四处漂泊不定。

然后,“素月光堪掬,来禽熟可呼”,诗人赞美梅花的洁白,仿佛可以捧起月光一般。这里的“素光”指的是梅花洁白的光辉,“堪掬”表示可以捧起。同时,诗人还看到梅花吸引了飞禽,可以呼唤它们前来。这里的“来禽”指的是被梅花吸引来的鸟儿。

最后,“西窗分烛处,残雪映青芜”,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西窗下的烛光映照在梅花上,而梅花旁的残雪映衬着青青的草地。这里的“西窗分烛处”形容一个温馨的夜晚,“残雪映青芜”则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象。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墨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人生、梦想的感慨。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将梅花的美丽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诗词的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