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夜读书的场景,充满了孤独、怀旧和对先贤的追思。
前两句写的是环境:炉火冷了,书童重新生火,山中的小屋在夜里显得格外昏暗。这里用“黯然”一词,既指环境的昏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
三四句写生活的细节:潮湿的柴火很难点燃,茶里带着川芎的苦味。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山居生活的清苦,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苦涩。
五六句转向更宏大的意境:灯光在潇江的雨夜中显得微弱,诗人吟诵着陆游(陆放翁)的诗句,仿佛看到了笠泽(太湖一带)的烟雨。这里用“灯暗”和“雨”营造出一种朦胧、凄凉的氛围,而“诗吟笠泽烟”则把现实和陆游诗中的意境连接起来,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陆游这样的“老仙”早已不在,诗人只能独自搔首(一种无奈、思索的动作),对着尘封的诗集凭吊。这里的“尘编”既指诗集落满灰尘,也暗示时光流逝、先贤已远,流露出深深的怀念和遗憾。
整首诗通过雨夜读书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陆游的敬仰,以及一种知音难觅、古今相隔的孤独感。语言朴素,但意境深远,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美。
乐雷发
乐雷发(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雪矶,汉族,湖南宁远人。 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乐雷发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