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洞
言寻天门洞,早春惬幽赏。
百折缘涧溪,一径拂榛莽。
然松拾路入,未可计寻丈。
冷风摇火光,老蝠骇腾上。
横石限如阈,蛇行不敢仰。
前奇已我领,后胜方客奖。
力弱心乃强,境递神忽朗。
石笋矗空立,阴泉迸隙长。
触目呈众形,惊耳纳群响。
万怪孕一腹,造物何所仿。
疑有避秦人,全家此中往。
百折缘涧溪,一径拂榛莽。
然松拾路入,未可计寻丈。
冷风摇火光,老蝠骇腾上。
横石限如阈,蛇行不敢仰。
前奇已我领,后胜方客奖。
力弱心乃强,境递神忽朗。
石笋矗空立,阴泉迸隙长。
触目呈众形,惊耳纳群响。
万怪孕一腹,造物何所仿。
疑有避秦人,全家此中往。
现代解析
这首诗《天门洞》描绘了一次探访山洞的奇妙经历,充满探险的紧张感和发现自然奇观的惊喜。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带读者走进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
开头写诗人早春时节去天门洞游玩,心情愉悦。他沿着曲折的溪流,拨开杂草前行,点燃松枝照明,却无法预估洞穴的深度。这里用"百折缘涧溪"的曲折路线和"未可计寻丈"的未知感,营造出探险的氛围。
进入洞穴后,冷风吹动火把,惊起蝙蝠乱飞。遇到低矮的通道时,必须像蛇一样匍匐前进,不敢抬头。这些细节描写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探洞的紧张刺激。"冷风摇火光"和"老蝠骇腾上"的动感描写尤其传神。
走到深处后,诗人被眼前的奇观震撼:石笋像柱子一样矗立,泉水从石缝渗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钟乳石让人目不暇接,洞穴里的回声更添神秘。这里用"万怪孕一腹"的比喻,把山洞比作孕育无数奇观的母体,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后诗人突发奇想:这里该不会有逃避秦朝暴政的隐士居住吧?这个联想给冰冷的石洞增添了一丝人间烟火气,也暗示山洞与世隔绝的特性。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探险纪录片,从准备进洞、艰难前行到发现奇观,层层递进。诗人不仅记录所见所闻,更写出探险时"力弱心乃强"的心理变化——身体疲惫但精神振奋。最妙的是把冰冷石洞写出温度,既有"火光""阴泉"的冷暖对比,又有"避秦人"的历史遐想,让自然景观有了人文厚度。